首页  学术动态  学术交流
学术讲座||我在中国研究黑人音乐——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李昕
发布时间:2022-06-15 浏览次数:143

2022615日下午230,由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“光南讲坛”名家系列讲座第十八讲《我在中国研究黑人音乐》在音乐学院108教室如期举行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李昕受邀主讲,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郭克俭担任主持。


讲座伊始,李昕教授以自身在非洲的田野调查和在丹麦、美国等国家的学术经历为支点,向听众介绍了他参与研究黑人音乐的缘起与过程。李教授介绍到,2000年后,他从西班牙回到北京,出版了有关“非洲钢琴音乐”研究的著作,后受著名黑人音乐家阿金·尤巴(Akin Euba)的邀请前往英国参与关于非洲音乐的活动,并在2003年后一直进行田野调查。在此基础上,他感受到这些非洲风格的钢琴作品大多具有热情奔放的音乐特征,既包含作曲家们对非洲音乐概念的认同,同时也蕴含他们对黑人音乐的认同。


讲座中,李昕教授讲述了他与J.H Kwabena Nketia参加学术会议的经历(2013年),并对这位著名的音乐家进行了介绍。随后播放了尼日利亚人演奏“通话鼓”和尼日利亚作曲家约舒阿·乌佐伊格威(Joshua Uzoigwe)的钢琴作品“Talking Drum”的音频。指出,黑人的语言如汉语一般,是声调语言。因此,在尼日利亚的传统文化生活中,人们会通过鼓的声调变化来模仿语言中的一些信号。故而,把钢琴当作打击乐器来处理是黑人音乐最主要的创作特征之一。


之后,李教授给大家欣赏了阿金·尤巴三个不同时代的作品,以向听众分析“非洲钢琴艺术”与西方音乐的关系。随着《传统生活情境》(1970)、《Wakar Duru:非洲钢琴艺术探索,曲1—3》(1987)、《为钢琴而作的无词歌三首》(2005)这三首曲目的播放,李教授将每十年归为尤巴的一个创作时期,分析出每个创作时期的风格,如70年代偏西方化、80年代偏多元化的同时也带有自己的创作特征、2000年后放弃了西方的现代音乐风格,也放弃了黑人音乐的风格。



最后,李教授向我们阐释了黑人音乐与社会功能的关系。经过长期的研究,李教授发现黑人音乐与其社会性功能有着密切联系,并以非洲Bira仪式为例,进行了详细的介绍。他说,非洲人民相信逝去的人与活着的人仍然可以交流,由此产生了Bira仪式,即过世者与在世者的交流仪式。Bira仪式是在一个相对空旷的环境下进行的,所用乐器的上下面会装置一个共鸣箱。其中,乐器就是过世和在世的人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。这即是黑人音乐社会性功能的体现。


综上,本次讲座内容充实,观点新颖,包含黑人音乐发展的整体特征、创作的风格特点、演奏的方式方法等方面。既开阔了同学们的研究视域,认识到西方钢琴也是一件可能呈现非洲特性的乐器,又加深了同学们对非洲音乐的了解,拓宽了对非洲音乐的研究路径。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。




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
联系电话:0579-82282416
通讯地址: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迎宾大道688号(321004)
Copyright©2020 College of Art of ZJNU

院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