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睿琦:“艺”心不改,育人铸魂

2021-06-14

文章来源:施光南音乐学院浏览次数:152

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努力营造争先创优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,激励师生党员砥砺奋进新征程,64日下午,学院党委在音乐厅举行了“浙师初心故事汇”第十六讲活动。本次活动邀请到理论、管民、舞蹈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卢睿琦作为主讲人,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初心和育人故事。学院全体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聆听了初心故事。

卢睿琦,副教授,音乐学院党委委员、社会服务部主任兼理论与作曲系副主任。从教29年,先后获得 “浙江师范大学‘我心目中的好老师’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、“优秀班主任”、“第四届最美教师”等荣誉称号。

讲座伊始,卢睿琦向党员们展示了自己年轻时身为文艺兵的一些照片,照片中的她略显青涩,但神情却格外坚毅。面对第一个问题“为什么选择去部队参军?”,卢睿琦回答道,因为父亲是一名军人,她希望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报效祖国的人。其次,她希望丰富军人们的娱乐生活、传递文艺正能量,鼓舞他们的士气。于是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她选择了参军,前往了第二次自卫反击战的前线,成为她在部队生活中最难忘的经历。

参军之后,卢睿琦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。每天她都要排练到很晚,许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,从而养成了不怕苦的精神,让她从小家碧玉的温室花朵慢慢开始独当一面,即便在退役后仍旧保持着军人本色,秉持自律严明的心态。

谈及“为何要转入教育行业?”,卢睿琦提起了她的母亲。母亲的话一直萦绕在耳边:“以后一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,一个人一定要有文化,才能立足社会。”在她父亲的反复要求下,部队终于在第六年同意她退伍去考大学的申请。随后她便报考了浙江师范大学,她一直坚信,少年强则国强,所以她选择在毕业后留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。

在部队中发型与穿着都有要求,一切行动都要听指挥,但以前觉得枯燥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却让她倍感怀念。现如今,她面对的是一群青春洋溢、朝气蓬勃的孩子,她希望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孩子们,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,是学生让她充满了动力。

卢睿琦说道,初心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,而是在自己锻炼的过程中慢而坚定地成长起来的,而她的初心正是在部队的教育下、在党的教育下慢慢形成的。最后,卢睿琦给党员们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一句话,“心有所信,方能行远”。 面向未来,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,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、矢志拼搏奋斗,不断创造新精彩,续写新荣光。

学习感悟:

江辛宇:毕业之际,听了卢老师的故事分享感触很深,从中我捕捉到两个关键词:一是目标、二是坚持。卢老师对于音乐事业的追寻是从儿时就有的,她自小就将成为一名扬琴演奏家作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。在她追寻目标的道路上,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。反观我自己,小时候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是不够明确的,在高中时才真正确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,我的起跑线晚了,因此更需要用坚持与努力去追逐我的目标和梦想。我感受到那份初心的难能可贵,也深感那份坚持的来之不易,卢老师身上那份坚定是我需要今后不断学习的。

王睿:在讲座中,卢睿琦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初心故事。谈及初心,卢老师说十六岁时选择参军,不仅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,同时希望能够在部队生活中传递文艺正能量。在退役后,卢老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。卢老师说希望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教授给学生,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。“初心”是在实践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坚定信念,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,需要脚踏实地且谦虚谨慎地践行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应坚持党的领导,培养正确的价值观,学好专业知识,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。

信仰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,有信仰的学生才会学有所成,有信仰的工作者才会努力工作,更重要的是,有信仰的党员才会不忘初心、奉献于人。希望党员们不要轻易放弃心中的理想,在不断学习中凝聚前行的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