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晓钢琴独奏音乐会顺利举行
2021-09-17
文章来源:施光南音乐学院浏览次数:3419月16日19:00,杨晓“时空的旅行”音乐会在音乐学院施光南音乐厅顺利举行。
杨晓,艺术学博士,于2012年6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;同年9月,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-香槟分校攻读钢琴表演与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;并于2019年取得德克萨斯理工大学钢琴表演与教育学博士学位。十数年的学习及实践经历,令她积累了丰富的演奏能力及教学经验。她先后于中国、美国、德国、奥地利成功举办独奏及重奏音乐会,获得钢琴大师极佳的评价。在钢琴教育学理论方面,她对钢琴表演教育的理论拥独特的理解与认识。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钢琴教学与心理研究,钢琴演奏教材的应用与研究,儿童钢琴教学的的启蒙与发展,古典奏鸣曲的启蒙与演奏等。
本次音乐会以“时空的旅行”为主题,以巴洛克时期的巴赫作为起始,至古典主义的贝多芬,延伸至浪漫乐派的肖邦,再至二十世纪现代派的巴伯,最后以动人的《我的祖国》为终曲。杨晓老师希望,通过演奏这一系列横跨近三个世纪、风格与主题各异的钢琴乐曲,与听众们一起置身于川流不息的艺术长河中,进行一次浪漫而优雅的时空旅行。
第一首曲目是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作曲家J.S.巴赫的《e小调英国组曲》。6首美妙且风格迥异的舞曲,表达了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
从《前奏曲》到《阿勒曼德舞曲》《库朗特舞曲》,再到《萨拉班德舞曲》《第一帕萨比亚,第二帕萨比亚》,以及最后的《吉格舞曲》,有的短小但意境广博,有的具有浪漫的气息,有的清新内敛,有的庄严肃穆。音符如行云流水般从指尖倾泻而出,杨晓老师用现代钢琴来演奏这部巴洛克的复调作品,更是具有一番迷人的风韵。观众们仿佛也跟上了舞曲的步调,随着它们翩翩起舞。
第二首曲目是由古典乐派代表人物——艺术巨匠贝多芬创作的《c小调32首变奏曲》。这首曲目以一个庄严的主题开始,随后以32种不同技巧与情感展开。杨老师跳跃的手指将曲子简约朴素的动机,演变出纷繁复杂的壮丽画面。黑白琴键,绯色迷梦,旋律的起止间,蕴含着贝多芬丰富的乐思与对生活的热情。
紧接着,浪漫主义乐派作曲家肖邦的《b小调谐谑曲》出场了。乐曲初始具有暴风雨般的狂烈特征,开始时的两个不协和和弦,曾大大地震撼了肖邦时代的人们。徐缓的中间段带有丰富的色彩,采用了一首波兰古老的摇篮曲,像是对亲爱的祖国的回忆,也像是祖国母亲在安抚着她那些心头满是创伤的儿子。乐曲终了以不断挣扎、搏斗、渴求的情绪结束,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。杨晓老师像是皮影戏的操纵者,弹指间勾起听众们的兴趣,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,潮水般四溢开去,充盈着整个音乐厅。
下一首《漫游集》来自20世纪作曲家赛米尔·巴伯。《漫游集》创作于1944年,这部组曲蕴含美国民间音乐与舞蹈元素,包含许多有趣的多样化节奏,常运用不规则节拍形式的作曲方式,具有抒情性与20世纪新浪漫主义的风格。据作曲家本人说:“这部漫游记是在小型的古典曲式结构中加入了美国本土元素,其节奏特征来自于民间素材和记谱方式。”
最后,由杨晓老师演奏、王琳老师演唱、杨晓老师的学生们伴唱,为大家带来一曲《我的祖国》。杨晓老师解释,这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最喜欢的一首歌曲。爷爷年轻时曾参加过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,大屏幕上所放映的勋章背后,都是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,诉说着英雄的党员和军人们对党和祖国的无限深情。
音乐会到此就结束了,但杨晓老师对钢琴艺术的探索还没有止步,她将继续带着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。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峥嵘岁月,值得我们赞颂与敬仰。祝愿我们学院师生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,与音乐为伴,心中满是坚定与心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