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迎二十大·学术音院||汪静一教授在《光明日报》等期刊发表3篇论文

2022-10-13

文章来源:施光南音乐学院浏览次数:1333



汪静一,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、教授,博士,博士生导师,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,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研究员、高级访问学者,中国音乐家协会、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,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理事。主要从事音乐学专业相关教学与研究,研究领域涉及民族音乐学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、音乐教育等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,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6项,在国内外音乐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出版学术专著、教材4部,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1项;主持省高等教育学会精品课程、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、省一流课程3门。


文章一:《陈美兰:盛开在婺剧舞台上的一朵幽兰》



文章《陈美兰:盛开在婺剧舞台上的一朵幽兰》发表于2022216日第26314号《光明日报》,作者汪静一。

文章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代表性传承人陈美兰以“白蛇前传”荣获梅花奖开始谈起,通过探讨陈美兰对婺剧创作、传承的经验与方法,表达其对婺剧艺术的忠实与追求。


文章二:《“文化浙江”视域下民营剧团改革路径》


文章《“文化浙江”视域下民营剧团改革路径》发表于2022310日第2364期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作者汪静一、陈嘉荣。


文章从“聚焦文化强省、提升浙江软实力,文化树人、引领社会新风尚”这一总体目标出发,指出浙江省民营剧团是落实文化为民、文化惠民理念的重要载体,具有贴近群众、接地气的优势。通过实地调研,指出目前民营剧团面临多重发展困境,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和措施。


文章三:《以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赋能未来教师——基于浙江师范大学“婺剧进校园”的实践与思考》



.



《以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赋能未来教师——基于浙江师范大学“婺剧进校园”的实践与思考》发表于2022年第4期《中国音乐教育》,作者汪静一。

文章讨论并阐述了浙江师范大学通过一系列措施与实践,充分发挥婺剧主要传承地金华的地缘优势,以美育为切入点,深入开展基于“三个圈层”的“婺剧进校园”活动,形成自身特色,旨在为广大高校的传统音乐文化进校园,并赋能未来教师提供有益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