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尖绘流韵,衣袂舞诗行
2025-04-20
文章来源:艺术学院浏览次数:54跃动的音符点燃艺术热情,曼妙的身姿演绎灵魂诗篇,飞扬的裙裾勾勒青春画卷。4月12日18:30,浙江师范大学第十九届舞蹈大赛(非专业组)于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璀璨启幕。本届赛事汇聚了15支单双三人舞与8支群舞佳作。莅临现场的评委老师有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舞蹈专业教师刘少辉、李娜、杨文佳和付雪婧。
单双三组
杨媛雅等《绣江南》
作品融合水袖技法与苏绣韵律,演员身着素雅丝绸,巧妙运用肢体语言模拟刺绣工艺,配以吴语小调与丝竹乐,展现非遗技艺与江南文化的诗意交融。
游晨晨《柘枝舞芳华》
柘枝急鼓中映刻敦煌文化的千年流光,舞袖翻飞间重现西域胡风与中原雅乐的碰撞。舞者的演绎不仅是动作的简单复原,更让盛唐兼容并蓄的气魄在今日舞台上飒飒生风。
芦希《一条大河》
以独舞形式凝练情感,以肢体语言展现家国情怀与中华儿女的深情厚谊,舞者清新淡雅的服饰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意蕴,摇曳灵动的身姿展现了新时代下亘古不变的家国同构精神内核。
孙艺玮《暮春》
以行云流水的动作模拟落英纷飞、流水潺潺之景,舞者勾勒一幅春日将逝的缱绻画卷。舞者一步一动皆体现古典美学 “气韵生动”的艺术追求,传递对自然时序的敬畏与诗性哲思。
叶卓颖《红艳凝香》
舞者身着红裙,向观众展示翻身、平转等古典舞动作技巧,生动表现花朵从初绽到绚烂的动态美。舞蹈既承袭了传统舞韵,又赋予现代审美,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诗意向往。
步泳璇《尾漾》
舞者以灵动的身姿旋起江水的粼粼水光,以柔韧的肢体模拟涟漪漾开的动态,形象展现了水波从激荡至平息的韵律层次。
卞西莫等《STARWHAT》
踩着多变的音乐节拍,舞者们在随性的互动中传递着青春活力和自由气息,让在场每一位观众都随之沉浸于欢愉轻松的气氛之中。
余云云等《索玛花开》
作品以彝族神话为背景,在律动中融入彝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,舞者们以淳朴的舞姿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勤劳、勇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林芷萱《画茶闲情抒》
舞者身着素雅服饰,以古典舞动作展现田园诗意与闲适情趣。作品通过舒展的肢体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,彰显了“茶香伴清风”的东方美学。
张丛丛《额尔古纳河的女儿》
舞者用柔韧的臂腕动作模仿河流波纹,以有力的旋转象征草原雄风,演绎了额尔古纳河滋养的生命礼赞,传递出民族血脉中的坚韧与诗意。
邵晗钰《大鱼》
舞者柔美而富有张力的肢体语言与空灵音乐相融合,呈现出游鱼穿梭深海的诗意画面,向观众传递了对自由与宿命的感悟。
黄思源《流光》
舞者将曼妙的肢体语言化作永恒的文化密码,在古乐与现代音韵的交织中,演绎着族群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时光轮回的哲思。
群舞组
加永西热等《舞动民族舞,乐享青春舞》
将传统舞蹈元素与当代韵律结合,舞动中既有甩袖踏歌的欢愉,亦有回眸凝望的感怀。舞蹈诠释了青春的热烈与离别的诗意,表达了对未来的希冀与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。
游晨晨等《秋熟》
舞者身着金黄服饰,结合“打麦”“耕种”等主题设计,以劲秀的步伐与细腻的动作突破了传统舞蹈中的柔美形象。节目生动展现了农耕劳作与丰收的喜悦,彰显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面貌。
孙艺玮等《生生回响》
青葱律动如破土新芽,与鼓乐交织出生命拔节的韵律。蓝衣翻涌似江河奔腾,演绎着中华文明根系土地、生生不息的千年佳话。
范子惑等《今天》
以群舞定格青春离别时刻。将成长必经的告别仪式凝练成了富有诗性的语汇,唤起了观者对青春记忆的绵长回响。
布沙热木等《龟兹晨曲》
作品融入唐代胡旋舞遗韵,以金箔华服与西域韵律展现佛教艺术东传盛景。舞者旋动的裙裾宛如朝阳映照下的沙漠晨曦,象征着丝路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璀璨交融。
阮氏定等《骁》
作品以国风为基调,融合中国古典舞与街舞元素,展现刚柔并济的东方美学。舞蹈通过利落的剑舞动作、飒爽的队形变换及现代编舞技法,传递了骁勇气势。
浙江师范大学第十九届舞蹈大赛非专业组决赛
获奖名单
单双三组
一等奖
杨媛雅等《绣江南》
游晨晨《柘枝舞芳华》
二等奖
芦希《一条大河》
孙艺玮《暮春》
叶卓颖《红艳凝香》
步泳璇《尾漾》
三等奖
卞西莫等《STARWHAT》
余云云等《索玛花开》
林芷萱《画茶闲情抒》
张丛丛《额尔古纳河的女儿》
邵晗钰《大鱼》
黄思源《流光》
群舞组
一等奖
加永西热等《舞动民族舞,乐享青春舞》
二等奖
游晨晨等《秋熟》
孙艺玮等《生生回响》
三等奖
范子惑等《今天》
布沙热木等《龟兹晨曲》
阮氏定等《骁》
选手合照
舞者们以充满张力的肢体语言将舞台化作徐徐展开的艺术画卷,随着最后一个音符消散,本届舞蹈大赛圆满收官。聚光灯虽暗,但浙师学子对舞台的赤诚永不褪色。他们将以更炽热的热忱继续追寻艺术,用足尖丈量时光,用汗水耕耘舞台,在每一次旋转跳跃中书写属于青春的璀璨诗行!